江宁区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已获得立项)
发表日期:2009/10/10 23:23:06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77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 姓 名 | 刘 浩 | 学 校 | 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 类别 或学科 | 语 文 | |
| 文化程度 | 本 科 | 职 务 | 语文教研组长 | 电 话 | 13770307396 | |
| 课题名称 |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 |||||
| 课题界定与 理论依据 | 1.课题界定: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2. 理论依据: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实践背景: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方式与探究,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目前课堂中的提问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只需要回答问题,很少主动提问题。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教师把问题当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其结果造成课堂上教和学的分离。学生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2.理论背景: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造潜能往往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振国教授《教育新理念》;《问题——学生发展的动力》;穆美婷《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 | |||||
| 研究目标与 研究内容 | 1.研究目标:通过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问的兴趣,使学生好问,提高问的价值,使学生会问,培养问的习惯,使学生善问。 2.研究内容:①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创新勇气的培养;质疑问难的方法与技巧……) | |||||
|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研究过程: ① 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② 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③ 分析研究,制定方案 ④ 联系实际,实践探究 ⑤ 定期交流,总结经验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以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1. 课题研究的条件: ①新课改已进行数年,有大量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可供借鉴。 ②我区、我校正大力开展课改实践,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平台。 ③本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 2. 预期成果: ①研究报告 ② 论文 ③ 案例与方案 | |||||
| 所在学校意见 | 
 
 
 | |||||
| 区教育局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