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天地拓展来
发表日期:2009/10/10 23:12:5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82位读者读过
一片天地拓展来
【背景】
曾几何时,语文课堂教学刮起了一阵拓展之风,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尤甚,拓展教学似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示范课,也无论是研讨课还是公开课,不约而同地都会选择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来一点拓展教学;如果没有拓展教学,总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了。
于是,拓展教学渐渐“异彩纷呈”起来:教《两小儿辩日》便有学生表演现代孔子来探究科学知识,语文课“切换”成科学课,尽失“语文味”;再则教师带着学生匆匆忙忙、囫囵吞枣地肢解完课文,就立即忙于所谓的拓展,有时学生甚至连课文的内容都还没有完全理解;亦或拓展呈现于结课阶段,都是一篇课文讲解完毕之后的整体拓展,显得大而且空,学生很难从拓展中学到什么,有点“斗大的馒头无处下口”的感觉。
这不是我们所渴望、学生所需要的拓展,这不是我们的语文。我们期待着……终于,一天,欣赏到了这样的一堂课——《记承天寺夜游》。
【案例】
教学片段一
老师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这句话的出处提问导入,出现拓展一、二:
师: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投影“乌台诗案”资料)
在黄州的苏轼多次“夜游”,尤其是在有月的夜晚,他经常出游,并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投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前赤壁赋》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在黄州的苏东坡为什么喜欢在月夜出游。
拓展一(“乌台诗案”)可视为背景式拓展。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尤其文言文阅读,因大多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学生可能很难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类似拓展本节课还有:
①张怀民的资料——(元丰五年)1083年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 。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品格清高超逸。
②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诗句——苏轼以犯人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③苏东坡被贬黄州前的一些资料(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元丰二年)43岁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
(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些背景资料的补充,帮助了学生“知人”,也为学生理解苏轼“夜游”原因及内心复杂情感作好了铺垫。
拓展二(在黄州多次“夜游”写下的有关诗文)则是导入性拓展。拓展性的导语引出“苏东坡为什么喜欢在月夜出游”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文气氛,亦丰富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语文知识。
教学片段二
在品读末句“闲人”时,教师拓展补充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诗句”,还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苏东坡被贬黄州前的一些资料”,并让学生将欣赏美景的闲人苏轼与悠闲采菊东篱的陶渊明作了比较,于是拓展三呈现:
生:陶渊明是自己辞官不做的。他比苏东坡想当闲人。
师:的确,苏东坡何尝想做闲人?他又何尝不想当官在朝中做事,实现少年时“致君尧舜”的理想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他此时的感情吗?
一声“闲人”,多少 ;一声“闲人”,多少 。
生:一声“闲人”,多少无奈;一声“闲人”,多少辛酸。
生:一声“闲人”,多少抑郁;一声“闲人”,多少悲凉。
生:一声“闲人”,多少苦闷;一声“闲人”,多少感伤。
…… ……
(在学生理解“闲人”的基础上,老师接着引导他们回读写景名句。)
师:古人说过:“一切情语皆景语。”也就是说眼中景即心中情,眼中所见即是心中所想。他笔下的景物之中,除了月,还有什么?
生:竹柏。
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苏东坡因为心中月,心中有竹柏,眼中才会觉得时时有月,处处有竹柏?”
生:可以这么说。
师:眼中的月是一片空明,因为心中也一片空明;那竹柏是否也有什么言外之意呢?
生:沉默。
师:竹子有什么特定的意思?
生:竹子风格高洁。
师:那么柏树呢?岁寒,
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师:好一个空明,好一个竹柏,好一个苏东坡。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景中的感情。
师:这样的心境下道出的一声“闲人”之中,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再用刚才的句式说一说。一声“闲人”,多少 ;一声“闲人”,多少 。
生:一声“闲人”,多少高洁;一声“闲人”,多少傲骨。
生:一声“闲人”,多少自得;一声“闲人”,多少自豪。
生:一声“闲人”,多少享受;一声“闲人”,多少乐观。
生:一声“闲人”,多少闲情;一声“闲人”,多少雅致。
生:一声“闲人”,多少宁静;一声“闲人”,多少豁达。
拓展三(课到关键处的两次以同一句式“说一说”)是在文本初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主体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和生活实际,就课文本身的语言、情景、立意、写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阅读。从而使他们深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表达自己阅读文章的独特感受。这是在学生整体感知基础上的提升,为探究性拓展。
教学片段三
本课结尾处,教师由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词句点出“只要心中有浩然正气,谁能把你打倒呢?”指出黄州的苏轼真是潇潇洒洒,一路走来一路歌。说到苏轼不断被贬,却能够随遇而安,越贬越豁达的人生态度时,教师又给出一组诗句(投影),师生共同朗读体会: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处拓展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是为迁移性拓展。叶老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因而语文课要就课文教语文,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迁移拓展。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此迁移性拓展虽是简易却为有效,还与本课开头遥相呼应,彰显结构之美。
【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大语文教学观也提倡学生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习语文主。但就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还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主要地位是其它学习途径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得到更多的语文训练,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就变得迫切而有意义。
于是,拓展型语文课堂成为人们的渴盼,期冀一片广阔的语文天空因拓展而撑起在语文教学课堂。
笔者认为拓展课堂内容,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这是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有效拓展需注意的要点:
1.注重文本解读,拓展教材本身,对教学内容纵向拓展。利用丰富的教材文本,为学生搭造主体阅读的平台,创建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就课文本身的语言、情景、立意、写法等,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阅读,从而使他们深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表达自己阅读文章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聪明才智和能力特长。
2.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更多地接触阅读材料,即对教学内容横向拓展。具体做法是:(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与课文精彩词句段落有可比性或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文段,通过比较阅读,从中总结阅读规律。(2)课外加大阅读量,进行与课文有关的拓展阅读或专题研究性阅读。(3)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3、拓展学生的思维,体现拓展式教学的全面拓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运用大语文教学观全新拓展的思维方式,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认真阅读文章,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善于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整体语文素养。
4、运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加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知识积累的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现代意识和开放意识。
概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盲目拓展,不作流于形式的拓展,精心设计、合理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拓展课堂内容,就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精雕细刻每一个教学环节,用有意义、有价值的拓展撑起一片语文学习的广阔天空,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