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党建工作>>>>阅览文章

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表日期:2022/11/16 14:05:25 出处: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作者张家平 有539位读者读过

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尚剑峰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取得了丰硕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对于激励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这样一段精辟论述,直抵人心,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回望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感悟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活力,就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生逢伟大时代,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科学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增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进伟大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持勇于自我革命作为永葆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方略。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勇于自我革命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理论渊源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推进重视自我革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从价值取向看,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自我革命的价值依归;从时空环境看,寻找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蕴含着自我革命的时代命题;从现实需要看,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必须要回答的现实问题。

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变革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坚如磐石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比自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越是关键的时刻,越需要科学理论引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作为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望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清晰地发现,党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先进、之所以强大,就是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灵魂和旗帜。

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性进展的世界意义

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深深感到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1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率先实现联合国新世纪的反贫困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实施创新驱动、非对称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到了世界前列,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在全球化进程与公平竞争中,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与产业链,为世界消费市场输送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制造”,中国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主要的货物贸易伙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国古代与世界共同开拓的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活力,得到沿线国家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是指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进入市场的要素以实物形态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囊括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大多领域,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夯实实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取得巨大成就。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提供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自主可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给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以足够信心。相信共建“一带一路”将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有力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

六、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思想文化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大气磅礴、穿透时空,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定向启航。其中30次提及“文化”,特别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极大增强了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文化不仅要自信,更要自强,只有如此才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创造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新力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主旋律、最强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普及,提升公众人文素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积极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美德,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基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多元创作,分众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与时代特点和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弘扬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追求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作为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践行人民主体思想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加强和改善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把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体地落实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使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得到更加充分体现。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注重维护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三是充分发扬民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

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共同富裕,不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更是明确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在全国较早开展共富探索,不但通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共富基础,而且建立健全了一批共富型制度政策。推进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大做好“蛋糕”,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还要不断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创新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这种创新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容。二是发展理念从“非均衡发展”到“共享发展”转变,提倡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强调要建立新的资源分配机制,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合理合法的致富道路、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更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九、全面依法治国重在“全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专门论述,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科学谋划,体现了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理解,为未来五年中国法治建设规划了基本蓝图。这些论述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突出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性。全面性既体现在法治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也落实在法治建设的具体举措之内。在总体布局方面,一方面强调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强调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全面性。在具体举措方面,特别强调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全面性,继续强调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总之,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性不仅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领域,而且覆盖于国家工作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