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骨干教师>>祁勇>>>>阅览文章

今天我“下岗”

发表日期:2009/9/27 18:59:0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91位读者读过

今天我“下岗”

2009年的一个周日,我身体发烧,浑身没有力气,第二天就是周一,我有三节物理课,身为班主任,我要到校负责班级管理等琐碎的班级事务,我没有请假,周一早晨,我虽然烧退了,但咽喉非常疼痛,全身筋骨酸,头又疼,身体没有劲,我想今天我的课我是没法坚持上了,怎么办呢?我看着备课笔记,不禁犯难起来,忽然我脑海中跳过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我尽量不讲,让学生自己教他们自己,就像杜郎口中学那样呢?这样,既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少讲一些话,减轻咽喉压力,又不至于影响教学进度,那就试一试吧。由于我是早晨第三四节课,一二节课没有课,我仔细看了教材,我把七章第三节《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进行了修改,我设计了若六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分为两至三个问题或题目,用问题引领学生去自学,有的在书上能找答案,有的需要用书上的知识去解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一节课时间,把六个模块设计好,写在六张小纸条上。

          第三节课铃响起来了,我走进初二(6)班教室,我手抓着六张纸条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下岗”了!”学生立即露出了不解的目光,感到非常奇怪,有一学生叫道:“老师,你不教我们啦?”我摇摇头:“不是,这节课我让大家自己教自己啊,我做学生,我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成六个模块,写在了这六章纸条上,你们分成七个小组,每组来承担一个模块,最后一个小组负责小结。现在,我让各个组长来随机抽取纸条,回去后,你们先自主合作学习,讨论各自的答案,然后,小组上黑板来板书你们的问题答案,最后小组上台展示,做小老师,带大家学习你们小组负责的模块知识,好不好?”“好!”学生们表现出强有力的兴趣,各个组组长争着跑上讲台抽取了小纸条,回到座位上后,各个小组的学生立即开始准备起来,我看到有的组长对着问题,给他们的组员讲解着知识,有的组员在书上画着相关知识点,有的组的成员为了某个问题的答案在争论着,全班每个同学兴趣高涨,没有一个学生在开小差,没有一个学生在做自己的事情,他们都在忙碌着,而我虽然头很痛,但我心里非常开心。几分钟后,各个组都派代表上黑板板书了,他们在我事先画好的黑板上的区域里把讨论的答案工工整整地书写,有的组是两人同时板书,令我惊奇的是有的组有创新,他们板书时问题是用白粉笔书写问题,答案用其它颜色粉笔书写,十分醒目。不一会儿,板书也结束了,而我在这段时间什么都没有说。我在教室后面说了一句:“同学们,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吧?”

 “是!”大家异口同声。

“那么,下面,你们来展示吧,我们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我在后面洗耳恭听,期待你们呢精彩的表现!咱们比一比,哪个组最精彩?”

第一组上台的是三个学生,第一个学生:“大家好,我们是第三小组,我们负责第一模块的展示,请大家认真听讲。”所有的同学都静静地听着,我觉得比听我讲课纪律还要好。第二个同学紧接着跟上来,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题目大声地说到:“我们的第一个题目是复习分子运动理论内容。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既存在吸引力又存在着排斥力。”这位同学讲得很流利,而且她不是简单的读答案,而是面向大家,十足一个小老师模样。第三个同学也跟上来:“我来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能例举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吗?”

“能,我能!”“我来回答”下面很多同学举手抢着回答,大家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中一位同学答道:“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最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顿时,班级内响起阵阵掌声,班级气氛一度达到高潮,我自己在后面就感到非常震惊。

……第二组….

…….第三组…

…….

就这样,就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们自己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直到下课铃响起来,同学们还有着一股热劲,最后一组没有来得及总结,组长说:“我们经过认真讨论准备呢,就让我们展示完再下课吧?”大家欣然答应了,两分钟后,我宣布下课。

回到办公室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反思着今天的课堂,有几下几点思考:

一、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曾几何时,我们这么信任学生过,我们老师总是担心学生讲不好,认为课堂是自己的阵地,教师只管讲,学生只能够被动听,不管他们懂不懂,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听,教师把自己高高在上,而不给学生任何机会,今天,我的课堂,偶然的机会,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我自己“下岗”,把课堂学习的主权教给了学生,学生们自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课堂上,小老师老练的教姿,洪亮的声音,自信的表情,大胆地展示他们自己的风采,给自己参与的快乐,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快乐,这节课,让我领略到了学生们的潜能。

          二、教师们需要再审视自己的角色。教育家塞西尔·雷迪认为,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发展,即身体和心灵的健全发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发展。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协调。作为教师,我们不要老是把自己位置定的高高在上,我们需要转变角色,这也是新课改提倡的精神,我们要从传统的授课者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导演者、策划者、协调者角色,我们就是要为学生指点迷津,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让他们尽情地展示风采,他们是主角,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他们平等的机会,其实只要学生有了机会,他们定会表现得很精彩。

三、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其实,作为教育者,我们曾几何时,只晓得自己教什么,只是在备课时按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流程,但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我们根本没有去关注,今天的一节课,我意外地“下岗”,却知道了自己以前在“岗”而没守好“岗”,现在我明白学生需要自信、需要快乐、需要互动、需要属于有他们自己“表演”的课堂,他们不需要老师一言堂,不需要逼迫式的课堂,需要自主合作式的课堂,而我以前给他们的太少太少。

今天我“下岗”了,但我收获了许多,我觉得今后我得改变课堂模式,精心构思课堂环节,做好我的本职“导演”工作,让我的“小演员”快乐地在他们的阵地上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