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日期:2009/9/27 18:56:2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52位读者读过
坚持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杜郎口中学培训体会与反思
秣陵初级中学 祁勇
2008年12月15日至12月20日,在江宁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有幸和兄弟学校的相关老师迎着朝阳,向那传说中的课改圣地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出发,参加“体验式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回顾在杜郎口中学将近一周的学习,内心深处一次次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着、感动着……
杜郎口中学成功实施课堂改革,推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与“10+35”课堂模式,是崔其升校长与全体教师共同奋斗多年的成果,他们在这么年的探索中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走向了辉煌,在全国刮起了一股杜郎口旋风,有好多好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思想观念的“变”是根本
课堂改革在杜郎口中学成功实施,取决于崔其升校长的观念的改变和课改的决心,他在学校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认为只有打破传统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正因为他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铸就了今天的杜郎口。现在我们也在搞课堂改革,我们所有老师的观念都要改,传统的课堂必须要该,我们改革改什么?就是改变课堂模式,根本又是为了什么?为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找到课堂上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课堂的高效!只有老师们转变了观念,我们才有可能全部参与到课改中来,这样我们就能形成一种合力,这样我们就能战胜我们面临的困难,正如杜郎口中学张代英副校长在给我们讲座中所说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杜郎口中学,为什么老师们每天那么繁忙,但仍然乐此不彼,因为他们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因为他们的思想是先进的,课改理念也是先进的,我们也要让自己的观念改变过来,教学也要体现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就是学生,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今天也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上来,那我们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坚守那三尺讲台不放,不要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位置,只有我们从讲台上退下来,才有可能让学生站上来。我们坚信一点:那就是课堂必须改革,不改不行!
二、 班级管理的“变”是保证
在杜郎口中学学习期间,我们也关注了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班级文化建设非常有特色,营造了一种和谐、竞争、团结的学习氛围,在他们的教室的内外的空白墙壁上,到处有他们的班级文化,有学科手抄报纸,有班训、有班徽、有学习小组考核表、有表彰奖状、有各小组的目标、有励志的言语等等,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在走廊里,有学生的作品展览,有学科知识的宣传画、有学生的优秀作文,有学生的精美的书法等等。他们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也是非常讲究,一般他们是六人一组,班级分成六个小组,优、良、中、差合理搭配到每个小组,这种搭配便于学生形成帮扶小对子,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组长的选拔非常重要,他们不但要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富有爱心,还要学习成绩好。在学习中,学习组长及时发现组员的不足,帮助组员进步,学习组长在课堂上完成任课教师分配的任务,包括组织自主学习分工安排,小组帮扶等。在他们的课堂上有多种措施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方法,例如:营造参与无错的氛围,让学生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没有同学的嘲笑没有老师的批评。班主任在班级内部培养了课堂积极参与分子,起带头作用,他们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小组评价机制,用给小组打分的办法来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利用班会课来对学生进行参与积极性的培养,班会课既起到思想教育又能对小组培训的目的。总之,几天的听课和走访,让我觉得杜郎口中学的诸多班级管理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为正是有了这样的班级管理机制,才能促使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开放而不显得乱,充满合作而又有竞争,彰显和谐的特色,学生的学又是那么的轻松自如,课堂气氛也总是非常融洽。
三、 课堂形式的“变”是精髓
在杜郎口的任何一节课堂上,首先,教师让位,真正“放羊”,让课堂自由呼吸。我们随便走进哪个班的课堂,看到是学生的课堂,是他们的主阵地,他们在板书、在讲题、在默写、在帮扶、在批改。或站着、或蹲着、或围在一起、有争抢发言的、有评价对方的。在这里,老师是学生,学生还是学生。竟然还能站在凳子、桌子上发言,怎么看都像农村的集市。然而,正是这个集市,却真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张扬个性的场所。在那么高涨的“乱”的气氛中你竟然看不到“开小差”的学生,而且学习目标竟然一个个达成了,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你看不到老师满堂言的现象,老师却似局外人,只做组织、点拨的极少发言,真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面对着如此生动的课堂,我深思:如果再不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我的教育之路恐怕会越走越窄。这种形式课堂的转变就是杜郎口的精髓。我们学校搞课改,我们也转变课堂模式,但我们的手没有完全放开,我们学习杜郎口该怎么做?我认为我们不是照搬杜郎口,也不可能照搬,也照搬不了,我们而是学习他们的理念,让课堂“活”起来,这种“活”起来主要是指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我想我们找准了基调,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退出,让新鲜血液注入,这样,我们教师能从课堂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进去。从而打造有我们秣陵初中特色的课堂。
杜郎口之行结束了,如果要问此行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那就是触及了我们灵魂深处的那一份懈怠和茫然,扫却“壮士提剑四顾两茫茫”的纷扰,我们不需要教条式的模仿和邯郸学步式的盲目,我们需要的是醍醐灌顶式的清醒和冷静,我们更需要的是“杜郎口模式”的灵魂——“变”!我一直在反思,我该怎么做?面对我们的课改,我一定要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课改之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荆棘过后,必将是一路灿烂之花伴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