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课 堂 合 作 模 式 初探
发表日期:2009/9/29 8:19:11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467位读者读过
语 文 课 堂 合 作 模 式 初探
秣陵镇初级中学 刘 玲
主要内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课合作教学愈发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人就语文课堂合作的意义,如何实施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合理的分组、注重思维激发的训练等角度入手,以及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和问题,如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合理评价,怎样让学生走上讲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课堂合作、合理分工、思维激发、走上讲台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本人有意识地进行了课堂“合作”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时合理分好组,每小组由四、五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组长、副组长、主讲人、记录员、板演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上的合作,使学生们在各种较复杂和多变的条件下,灵活地运用各种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机智、敏捷等品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拥有了活泼、愉快的情绪,形成了开朗乐观的性格,具有了果断、沉着、勇敢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一、语文课合作教学的意义。
语文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语文合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转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让学生合作,让这些独生子女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学会谦让,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协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正如没有任何人能代替学生去吃、去喝、去消化食物以利健康成长一样,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他们去思考、去学习,无论哪一方面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在团队小组合作中促使他们去透彻地了解教材,去深入地思考社会,去全面地发展能力。
语文合作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当学生处于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时,其兴趣、情趣大大提高,及时交流各种学习体会,渐渐地学会多维的思维方法。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变得能发散而流畅、能变通而有独创、能从多方面多方向和各种信息来源中寻求不同的答案,避免观点、目的、心理和方法的定势,从不同的观点来看或分析问题,这样,与之相铺相成的主动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均可得到较大的提高。
语文合作教学有利于语文素质教学的优化。课堂应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阵地,是培育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在假想与真实的结合中满足其对社会的好奇心和他们好虚构爱模仿的愿望。当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赢得学生的兴趣时,特别是当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进行激烈的争辩时,学生的脑神经处于最积极的活跃状态,思维最为敏捷。此时,只要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谈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就能充分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不仅“学会”了,而且“会学”了。
语文合作教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本领,造就培养一批能推陈布新,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的开拓创新型人才。让那些独生子女们掌握社会生活的知识,塑造健康人格,和良好的社会公民性格,从而使整个社会能够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如何实施课堂合作学习呢? 
    首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应该明白,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者,信息的提供者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第二、合理的分组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四、五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组长、副组长、主讲人、记录员、板演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习完成后,选出一个口头报告员,向全班报告小组里面的观点。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得到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适当地点拨,解答学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个人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第三、在合作教学中注重思维激发训练。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掌握语文及相关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调查了解生活,深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一种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好的、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也正体现在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之中。 2、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使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分析、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
第四、打破藩篱,让学生走上讲台。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成为老师式的学生,让老师成为学生式的老师,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势必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愿望,使他们更好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1.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老师可大胆放手布置学生分小组自学,把设计好的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学生思考后,在课堂上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然后请小组内的发言人上讲台讲一讲,当一当小老师。讲解时,语言简练清晰、条理清楚、方法新颖独特的,教师要给予特别鼓励。而其他组的同学则要评讲“老师”的讲课水平,对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及时作出适当补充,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投入学习的劲头十足,对知识的探求成为一种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效果很好。
2.让学生走上讲台“演”。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走上讲台去“演”。教学时,教师若能利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来吸引教育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去“演”,以“演”促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完后学生已完全感悟了课文,老师也从繁琐讲解中摆脱出来。这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如在教《变色龙》这课时,学生分成三组上台打擂台赛,他们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表情,尤其是演那受伤的小狗,简直是惟妙惟肖。这种上讲台“演”的形式非常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参与热情及所获的知识是单纯讲授知识所无法比拟的。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可借助课本剧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活的直观。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编为课本剧。如《我的叔叔于勒》,老师指导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神态,每一个场景都去用心揣摩,菲利普夫妇的唯钱是图的形象会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呼之欲出,情感的体验无需老师用语言去讲解。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和想象,大胆地创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知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既对知识有了深刻而又具体的认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唤醒学生做为学习主人的意识。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见解;要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走上舞台,演绎语文精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注意学生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不断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