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做人
发表日期:2009/9/29 8:13:4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66位读者读过
作文与做人
主要内容:针对当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虚伪、作假、缺乏真实性的现状,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为社会培养德智体技综合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自信心 说真话诉真情 爱上生活
衡量合格人才的基本标准,不仅要有优秀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有良好的智力和技能。那么一个合格的人才如何去培养呢?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与其它的教学活动相比较,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德、智、体、技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在中学作文教学的教与学中,知识的传授和接受,技能的指导和掌握,智力的开发和提高,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养成,乃至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无不融于教学活动中,即教书育人。中学作文教学担负着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个性得到发展的多重任务,作文与做人,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互相影响。针对当前许多中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虚伪、作假、缺乏真实性的现状,语文工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如何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既教会学生作文,又教会学生做人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是终身学习,即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文如其人”说的就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相辅相成。初中学生的思想渐趋成熟,波动性很大,可塑性很强。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引导。作为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爱”上作文的时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教师要用爱心去呼唤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懵懵懂懂的,多数有“内伤”的孩子。他们“谈写色变”,我们要像园丁爱护花木那样去呵护,善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特别是那些不象样的作品,要像妈妈欣赏刚学步的孩子那样,不要动辄就指责这埋怨那,甚至放弃,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评语或口头表扬,也许就能点燃他们内心渴求创作的火花。愿意随时随地把自己心海的涟漪和澎湃都写出来,让他们自信自己能写出好文章来。
二、说真话诉真情
我们过去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其思想性,刻意去追求内容的有意义,如拾金不昧、让座位、退还多找的钱,甚至有的同学编造出家里父母双亡,自己如何勤奋学习,用如此煽情来打动阅卷老师,希望博得高分,这些倾向都是很危险的。其实孩子们有自己喜爱的东西。如:对卡通片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关心、对游戏的激情、对运动的痴迷、对未来世界的向往,都是丰富的有意义的素材。因此,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出一片敢于说真话、诉真情的空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他们在创作中享受写作的愉快。这样的文章就写出了真情实感,再慢慢地引导他们如何去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受到升华。
三、让学生爱上生活
现在许多孩子缺少一种“感情色素”,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熟视无睹,缺少对事物的“悟性”;缺少对事物的创造力,即灵性;缺少一种“良知良觉”,即“人格”。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
1、培养悟性。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自身去体味大自然的美:看山势气伟,触流水的冷热,林鸟的鸣叫,嗅野花的芬芳,尝山果的甘甜。这样,学生们就会融性情于山水层林,不经意间宣泄胸中块垒,为美而欢呼,为能亲历美的发现之旅而感而悟,畅达人生激扬文字。
2、呵护灵性。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乐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内容,投其所好,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如:我曾给学生出了题目为《假如我有两只翅膀》的作文后,学生一看,高兴地跳跃起来,因为他们早就有这种想法,写起来得心应手,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地尽情发挥。
3、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去塑造人格。在相当长时间以来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塑造,要让学生明白人间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体恤、亲和、善良、仁慈、同情、宽容、怜悯、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人间的真情。如今年我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拜祭中山陵,在中山陵那苍山翠柏、那人文古迹、那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在上山的途中,一女同学不小心把脚崴了,几个女同学帮她揉脚,搀扶着她,上灵谷塔时,几个男同学搀扶者那位伤脚的女同学上了塔顶,在塔顶全班同学欢呼,让每个孩子体味到一个班集体的温暖、互助、共处,让孩子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拥抱中相互融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升华。我们的作文教学绝对不能纵容学生毫无热情地编造假话,造成学生的“假面人格”。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讲的就是作文与做人的道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在作文教学的良好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树立明辨美丑,分清是非的人生观,走上社会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