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角讲台给学生
发表日期:2009/9/25 15:05:2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96位读者读过
留一角讲台给学生
——转变教师角色,推进教学民主
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曹霞
【引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一旦得到体现,自然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会把学习当作一件趣事。
团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全面体现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十分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与其被牵着鼻子走,倒不如主动“出击”,积极响应课改号召,改革课堂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做语文课堂改革的先锋。
【具体过程】我精心准备了七上第八课——《寓言故事两则》。课前我精心备课,反复洗课,认真地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上课铃响了,我的喉咙仍在剧烈地疼痛,但心中仍在认真地构想着:今天上《落难的王子》,按照常规,让学生熟悉课堂的一般流程:找出生字词,朗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赏析佳句,理解寓意……
课堂开始了,我刚想开口说话,一阵刺痛由咽喉传遍全身。我灵机一动,何不积极响应课改要求,随学校团队合作学习的主流,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一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故意示弱:“同学们,老师每天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课,既累又没意思,有点像演‘独角戏’,今天我们来改变一下模式,让大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这一课,好吗?”学生兴致很高,欣然接受。
接着,我先让学生按照我上《白兔和月亮》时的样子先自己独立学习这一课。八分钟过去了,接着我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桌椅摆放为每四人一组,呈数学符号“∏”形),将自学过程中的所得和疑惑在小组内研究和讨论,十分钟之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教室里立刻喧闹了起来,组长的发号施令声﹑组员的热烈讨论声不绝于耳。我也没闲着,游走在每一个小组之间,巧妙点拨,指导方法,间接引导,学生和我都忙得不亦乐乎。但我心中总有一丝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从没有如此宽松自由过,他们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吗?让他们上讲台展示讨论结果没人敢去,怎么办?我思考着应对方案。十八分钟悄然滑过,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分心,也许是他们被单调的课堂禁锢得太久,对这种方式太感兴趣了。我表扬了他们刚才合作学习的表现,煽动他们的表现欲望,我的话还未讲完,许多小组的组员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就这样,第一个学生奚梦走上了讲台展示合作成果。她捧起语文书,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用她稚嫩的声音说道:“我们这一小组先讨论了生字词,有这一些,请大家划一下……”我心里窃喜:真是好样的,还知道让大家跟着划。她走下讲台时,我带头给她掌声,很快,同学们的掌声淹没了我的掌声。我毫不掩饰地称赞:“奚老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愿意试试?”听我这么表扬,学生的手举得超过了头顶,我请了朱庆玮上讲台,他怯怯地说了他们这一小组的讨论出的课文中王子的转变,并赏析了几个优美而又有深意的语句。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在表扬他的同时,用商量的语气要求他下一次再大胆一些,他自信地朝我点点头。接着,朱瑞、尚露、盛俊雅、魏昊一个接一个地走上了讲台。最后上去的是王文娟,她说着说着,拿起粉笔边讲边写下她们这一小组合作完成的板书:
听不得悲伤的故事←王子落难→“谁都得受着”“死更是一件容易的事”
(多愁善感) (厄运) (坚强)
↓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虽然这个板书完全是模仿我上《白兔和月亮》时的板书,但却也让我不得不佩服起这可爱的学生来。
三十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学生的展示之中。接下来,我让学生对文中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请能解答的学生先说,实在不能解决的我再解惑。我又用了几分钟对他们的发言和提问作了总结和归纳,既给他们以适度的肯定,又诚恳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最后,我留了八分钟让学生做《评价手册》第27页的第2题,进行当堂反馈,所有的答案都顺利地做了出来。下课铃声结束后,我很高兴地表示,老师今天上课感到很开心,问大家是否愿意下节课也这样上,学生热情高涨,举双手表示赞同,还都感叹起这节课过的太快。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反思我这一节课,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精神愉悦,积极性极高。而我自己也确实从“满堂灌”中走了出来,解放了自己。
然而,这一节课确实也存在着问题和风险。如:学生上讲台时有的过于兴奋,有的缺乏走上讲台的胆量,能照顾到的面还不够广泛;万一学生怯场,出错,怎样去帮助和纠正;学生趁讨论时“浑水摸鱼”分神怎么调控……为此,我也进行了跟踪补救:给每一个小组提出具体要求并细化量化,每节课对小组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并向其他学科推广,由此建立了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评价方案。尽管这节课还有许多让我不够满意的地方,但却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上迈出了一大步。它不但让我看到了学生的闪光点,也让我开始了团队合作学习的尝试。
其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并不是“纸上谈兵”,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勇于探索,积极尝试,真的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的教师给我们的学生留出一角展现自己的讲台,为学生搭起一块尽情发挥的舞台,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事半功倍,语文课堂改革定会结出硕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