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公开课的感悟
发表日期:2009/10/14 9:13: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91位读者读过
一堂公开课的感悟
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尚晓峰
我参加片化学学科公开课活动,指定课题为《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课前,我查了很多资料,也准备得很充分,于是信心十足的走进了课堂。
“快瞧,地球在发出强烈的求救信号——SOS!SOS!”,“现在你们都是帮地球看病的专家,快帮地球会诊一下,它究竟怎么啦?”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拉开了这堂课的序幕。
在学生欢快的气氛中很快就找到了地球的病情: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顺藤摸瓜也很快找到了病因:地球的环境受到了污染。而产生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燃料的燃烧。
学生们积极思考,思维活跃,师生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一步步在达成我备课时的预定目标。
然而,在讨论汽车用燃料以及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车用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混乱,有的学生照本宣读,将教材上的内容重复一遍,有的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本回答不到点子上。其情况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与我备课时的预设情况有了出入。这时,我灵机一动,与其教他们死记硬背,不如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就引导他们回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提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脱口而出“根据燃烧的条件,来破坏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对呀,知道燃烧要可燃物,我们就可以清除可然物;知道燃烧需氧气,我们就可以想法隔绝氧气;知道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我们就可想法降低温度。”我又举了一个铁生锈的例子,问:“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要有氧气和水分,”“那么,我们可怎样来防止铁生锈呢?”仿照前面的灭火所采取的措施,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想法隔绝氧气,保持铁的干燥。”“由此看来,只要我们知道其原因,就能对症下药,是不是?”,“反过来想一想,汽车用燃料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些什么措施?”,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提出了多种方法,也清楚了教材上所说的措施是针对哪种污染而设计的。这个过程虽然不在我的备课之中,但我也不觉得它浪费了我的时间。相反地,我觉得这几分钟的时间我花得值得,因为我抓住了这一契机,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教会了学生一种思考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了学生那点石成金的指头,而不是那点石而成的金子。
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教师亟待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引自《新课程新理念》)作为调控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关注并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本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抓住学生闪现的每一个思维火花,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感性经验和理性知识的碰撞,自主探究时出现的问题等,运用教学机智,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过程中架起桥梁,真正达到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